38號樹洞_logo
觀展心得2021-04-03T17:27:45+08:00

觀展心得

我很開心有這個展,讓我可以自然的向朋友說出自己的經歷,並且不會感到羞恥。
有了窗口訴說自己的秘密,才發現其實我已經很坦然接受這個只是我人生一部分的事實。

故事都隱藏在洞裏,需要靠近窺視。不斷蹲下踮腳,用生理上的不適提醒心理上的不適。
有短短幾句話,也有從天花板貼到地板密密麻麻的A4紙,都是承載著那個人生命中悠長且無解的痛。
家人、朋友、伴侶、師長、同事、長官、陌生人;家裡、學校、公司、街道;不論性別、年齡、外貌、身分,惡意來自四面八方,每個人都有可能碰到。

好多好多是在孩童時期碰到的,直到長大才發覺不對勁。不要嫌性教育早,變態不會嫌孩子小。
加害者必然可憎,但更可怕的是來自那些原本應該要支持的家人、朋友、體制的忽視、質疑、不諒解。

其中一封我覺得最特別的信,似乎是整個展場唯一來自加害者的信,描述曾經無知及不敏感而很可能遭成別人不舒服,多年成長過後對於當時的人們道歉。
原本以為自己看一看展會大爆炸,結果好像是之前在看家純的精選動態是就爆過一輪了,出乎意料之外的平靜。
地下室的展間有個讓人留下自己故事的小空間。看到大家靜靜排隊等待又默默地想哭。留下了自己的故事,希望能成為其中一個聲音,讓人知道他不孤單。
讓惡意全部消失實在太難,至少可以陪伴。—梗圖女子

在觀展的過程中,有關於自己曾經歷的一些事件、一些感受,在讀著一個個故事之後,漸漸地一一浮現。
總覺得要將記憶寫下來是一件好不容易的事,好似終將得承認所經歷的事件和感受真的存在過。
好謝謝每一個說故事的男孩、女孩、男人和女人,謝謝你們的勇敢。
我們都因著過去的經歷,成為了如今的自己,而苦痛是無可比較的,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呀。
很多在關係當中的身不由己,在旁人眼裡可能看起來很笨且無法理解,但面對關係裡的複雜和難解,真的只有身處其中的人才是深切地感受著掙扎和無力。

希望自己能更留心於善待每一個人,不要去脈絡化的輕易論斷和貼標籤,更不要成為質問他人、指責他人的人。
好好地傾聽和嘗試著理解呀,不要讓可以接住他人的機會就這麼溜走了!

提筆寫下這些文字,我的心情是沉重、痛苦且悔恨的。展覽中的信件一封封的提醒著我曾經造成的傷痛和撕裂。
我沒有把樹洞中的信件從頭到尾一字不漏看完,因為閱讀這些傷口實在太痛苦了;然而我有把每個樹洞都全都看過,並在窺視的過程中也不斷地搜尋著,懷著忐忑的心尋找,不確定那個被我侵犯過、傷害過的人的信有沒有在其中一個樹洞裡,陳述我曾犯下的罪行和錯誤。

我想知道她是怎麼看待我的,她會如何訴說我們的故事?她過還得好嗎?她過得好一點了嗎?她恨我嗎?
甚至,我其實有點期待她有寫信,把我寫出來,說我是可惡的,並且用文字狠狠的把我殺死,讓我承受所有人的指責。或許看到自己被丟入爛泥灘裡,我才能夠覺得好過一點。但其實我知道這不是我要的;我只想要她能復原、生活過得平靜一點,以及我想要原諒我自己。

我曾經是個加害者。我曾經對我身邊所親近的人,侵犯她的身體。我曾經利用她對我的信任和好感,從她身上滿足自己的慾念。我明知道她沒有意願和我發生性行為,甚至對她當下的拒絕充耳不聞,我把她壓在我身體下面。我性侵了她。
後來她主動來詢問我那晚發生的事情,並且告訴我我所做的事情對她造成了多大的傷害。她向我展現她的痛苦,我才了解到自己所造成的傷害是如此巨大。

後來,我拚了命想道歉、想取得對方的原諒,卻在意圖接近她想表達歉意的時候,卻反而使她被迫得回憶我所造成的傷口,更讓她感到痛苦與噁心。 之後,我花了好多的時間自我對話、去諮商、看書、讀文獻、去上課聽演講,我想要找到答案,我想了解自己那時候為什麼沒有停下來,我好想知道為什麼那時候我沒有把她的「不要」給聽進去。我更想知道如何才能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不再重蹈覆轍,不再去傷害別人。

家純在臉書上分享展覽資訊的文章裡有一句話寫到:「我希望加害者有勇氣認錯和道歉。」
現在我謙卑地來到這個展覽,閱讀這些傷口,在樹洞口窺探一字一句的傷疤。我用靠近這些痛苦,讓過程中這些難受的感覺像是烙印一般,用以提醒自己不要再犯同樣錯誤。
我對於我過去曾經犯的錯、曾經造成的傷害感到很懊悔與自責。我想為此道歉,對不起。

在展覽過程中,我看見一位加害者的自白。
她啟發了我,也鼓舞了我,她做到了我在徵稿時沒有勇氣做的事情-提筆寫下自己的故事。
一如《寬宥之南》書中所述:「承認性侵他人並為之悔恨,就可能為這社會等待已久的對話提供基礎,談論性侵害的根本性原因。」推薦曾經被害人與加害人都能閱讀《寬宥之南》這本書。
我在書裡找回我自己。
最後想謝謝家純以及每一位提供自己生命故事的人。
願 所有負傷的人,心中終能迎來平靜祥和;不管加害者值不值得原諒,我們都該獲得平靜。
願 人與人之間能平等而珍重,不要再有更多的加害者。
願 整個社會能在這些傷痛中逐步前進。

當初看到徵稿訊息時,我猶豫了許久該不該將自己的故事寫出來,最後我仍沒勇氣,深怕自己的舉動會令家人受到傷害。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好矛盾,帶給我莫大傷害的家人,我卻仍然捨不得他們受到傷害。

當我進入展場看到許多跟我一樣的例子時我很震撼,父母不是都會保護兒女嗎?為什麼,為什麼反而會相信外人呢?我不知道父母究竟是不願相信,於是蒙蔽雙眼騙自己是小孩說謊,還是真的覺得這些事件沒什麼大不了的,畢竟我將這樣的經驗告訴親近的長輩時,長輩都會很尷尬的說"啊,不要說這個"或是直接轉移話題,就好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

直到現在三十多歲了,我也不想再跟熟人分享這個經歷了,因為能理解的人不多,不是轉移話題就是直接說"我不知道要說什麼"然後一陣尷尬離開現場,就連我最親近的朋友聽我分享後也只是說了一句"我想想噢,晚點跟妳聊"接著再也沒提及過。

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麼想的,但我要的其實只是能理解我所受到的傷害,以及若有人跟你提及受到諸如此類的傷害時,請你相信她並陪伴著她,如此而已。

最後我想說,很喜歡這個展覽的設計,樹洞的不同高度需要墊腳或彎腰來觀看,就像體驗了受害者的身心不適;B1的白色沙灘與布條上的文字像是慢慢療癒著受傷的心靈,從B1走上樓時,有種彷彿重生的意象。當天看展時,展場中的觀展者並不少,但大家都很謹慎的保持著距離,當下覺得很暖心,雖然在這個社會仍有許多不尊重身體自主權的人,但至少在場的大家都願意尊重彼此!

再次感謝家純及其他協同舉辦這場展覽的各位,也謝謝願意投稿分享故事的大家,你們很勇敢,我們都沒有錯,也希望這個社會的大眾對於身體自主權能更重視,別讓諸如此類的傷害事件再發生,謝謝!—유

謝謝那些故事的主人,你們的文字給我很大的力量!
也許有些人只是一時的貪婪或衝動,但卻會造成別人一輩子抹滅不掉的傷痛。—Ace

看了很多的故事之後,已經忘記故事裡的細節,只記得自己好幾次哽咽,也許是生氣或是心疼吧?
回想起來,自己其實也經歷過性騷擾,當時不舒服的感受還在,而當時我也跟故事裡的受害者一樣,覺得對方這麼做是在示好沒有惡意,也許是我小題大作。
看了眾多故事後,除了為那些加害者所作所為感到憤怒外,也對於這個社會上普遍「檢討被害者」的風氣感到不敢置信,但也不難想像這個社會的樣貌是如此,畢竟在這個詞彙出現之前,我可能也不覺得「檢討穿著」這件事有什麼大問題。
然而對於大眾而言,檢討永遠比同理來的容易,也是因為這些世俗的價值觀,讓受害者普遍優先懷疑、譴責、檢討自己。

謝謝38號樹洞,在看完很多心碎的故事之後,還能以療癒的字句撫慰自己。
這世界很爛,也因此需要足夠的溫暖來照亮每一個裂縫的黑暗,期許自己還有越來越多世人成為那道合旬的陽光。—克林姆

原來生在這個社會,有那麼多的性侵事件,且在發生的當下不知道怎麼說不、或是無能為力無法及時反應、或是去告訴時得到異樣的感受,就成為了心中的痛跟懊悔。

現在我明白不論是言語、行為都會傷害到任何一個人,就連最親近的人、長輩、朋友、同學都可能是加害者,原來有些玩笑有些舉止曾經都可能造成別人的困擾。

其實我也是被害者、也是加害者,現在我知道如何尊重別人、知道不能亂開玩笑,我要為那些曾因我感到不舒服的人道歉,對不起。希望曾經傷害過我的人也在心中跟我道過歉。
從此刻我要更勇敢的、尊重的、小心的保護身邊需要被保護的人。重視男女平權。—覺醒的我

心情很沈重,就像一塊大石頭壓在胸口、喉嚨喘不過氣也不太能發出聲音一樣鬱悶,我承認我無法看完所有信件的自白,但只要我的身高觸及得到的視線,我都很努力,即使瞇著眼睛,也把每一個字都在我腦海裡唸過了,有幾篇我甚至是紅著眼眶、忍著不讓眼淚掉下浸濕我的口罩,把它閱讀完。

那感受就像我身歷其境在故事的主角一樣,我非常能感同身受每個當事人當下的無助和驚恐及覺得荒唐,最可怕的是事後悄悄出現根本來不及防備的創傷症候群,即使花了無數歲月可能都還無法結痂的傷痕。

這個傷口跟事件大小、侵害程度都不一定是對等的,一旦發生過令人不愉快的感受,那就一定需要被正視、被撫慰,至今社會仍有不少檢討受害者的輿論正在發生,有共同心聲的我們要求的真的不多,我們只希望能影響更多人來重視性暴力、性侵害、性騷擾的問題,能更同理去思考如何避免這些事件再發生,最後期望這個世界能變得更好、更安全、更溫暖,都不要再有這些骯髒的東西出現了!—佩佩

透過樹洞,我得以一窺他人曾經的傷口。
記得「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我想把苦痛冰鎮、冷藏,待成熟時刻再拿出冰箱細細品嚐。但是對受到性騷擾、性侵害的受害者而言,在案發當下可能絕大部分沒有勇氣正視這段回憶,放由它腐敗、生蛆,直到這個時刻,有個樹洞一如我的冰箱,讓他們可以再有勇氣面對讓他們不堪回首的過往。

整個展場佈置的真的很有巧思,我喜歡淡淡乾草混著木塊的味道,具備大自然風味的,儘管面對好多沈重的情緒卻能助我調適濕悶的心境。我更喜歡高低錯落的樹洞們,身為參觀者的我,在蹲下過後要站起來時,我需要將樹洞當作支撐以舒緩血液不流通的感覺,好像受害者們透過樹洞抒發埋藏在心中的秘密,我們也透過樹洞擁有站起來的力量。樹洞、受害者、參觀者之間無形中建立了一種難以言喻的連結。

通往地下室的樓梯牆上有著溫潤卻有力量的文字,出口彷彿若有光,或許是桃花源也或許不是。對於桃花源,應該是為了避難而找到的世外桃源,但這些受害者們或許曾經躲避著,但此刻因為面對所以重生,是一張一張由花卉綴飾的布拉向未來,白白的沙印著鞋印卻又是那麼輕易的就被覆蓋,或許曾經碎成齏粉的他們也在此時此刻有著眾人的陪伴。最終迎向我們的是花、是草、是罅隙之間。

這一次,可能終於可以把回憶冷藏,不論是不是會再拿出來細細品味,至少在這場展覽,我也以另外一種方式體會了折磨與掙扎,儘管只有萬分之一,但我很感激這個展覽讓我參與在其中,一窺他人曾經的傷口。—Ying

我真的受夠了所有不管惡意或善意的,要我保護自己的話。
因為在那之後,我男友會怪罪我跟朋友去喝酒跳舞的場合,認為我這樣做很「不聰明」 。
但到底為什麼我需要符合他們說的「聰明」?
如果世界上沒有強姦犯,我根本不需要保護自己,幹,我真的很不爽,很不舒服。
謝謝家純謝謝所有懂得的人,我講出來了。

我小時候曾遇過家人的性猥褻事件。
家人的不理解,讓我壓力很大提出告訴。
司法、社工、諮商的二度傷害。

因為說真話不被相信,要當完美受害者。
讓我變成也會掠奪別人,拿這件事情裝可憐拿到資源。
但那個背後都是,得不到想要的尊重、平等對待。

看到這個展覽這麼用心的付出,不拿贊助、而且實際走過展場,能感受到說真話的膽戰心驚。

那些傷害好像也釋懷不少。
好像能重拾對自己諮詢工作的熱情。

我還沒有那麼勇敢把自己的故事投進信箱裡,謝謝每一個分享自己故事的人,請你們一定要相信,(無論你走出這些爛事與否)你們是值得好好被愛、好好被對待的。

謝謝家純成為了一個好大的樹洞,把所有那些傷心、破碎的故事蒐集起來,用自己的方式將他們轉化成一股力量釋放出來。
謝謝你們,雖然我還沒有從創傷裡活出來,但看到這個展覽確確實實的給了我勇氣,我知道我不是一個人,會有很多人站在一起,療癒彼此並疼愛著彼此。—Coco

給 受性騷擾或侵害後仍堅強生活的你們
不可能找到能夠撫平過去疤痕的方式,
也不會有能回到過去改變當下的方法,
只願那些過去沒有勇氣能面對的遺憾,
在未來能夠隨周圍的溫暖慢慢地逝去。—郡

世界在蹂躪我們,但我們會勝利的吧。

長大後我回想起這些事情才發現..
小時候所認為的疼愛長大後卻是一種傷害..
看完展覽後,才恍然大悟這些年,我一直在逃避我也是那性騷擾的受害者..—Tom

我是兒少安置社工,撥空前來觀展。
閱讀文字時, 服務對象的家庭故事也在我腦中浮現, 加害者的行為對被害者帶來的影響往往是無限的,最親近變成傷害自己的人內心那種拉扯、扭曲與模糊,是造成被害者對人的信任毀滅、低自尊、不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開始。
謝謝願意分享自己故事的所有人,
讓我們知道性議題無所不在、訴訟過程的困難與辛苦、以及訴說出真相之後所承受的眼光。

謝謝38號樹洞,
在我快消滅的熱血當中找回一點點的希望。
讓我知道自己在做好像蠻有意義的事情,
陪伴性創傷的孩子長大過程很漫長與辛苦,
但有大眾的支持與關注, 讓我知道這條路不再是孤獨的狼。

始終佩服孩子們願意把秘密說出來,
即便會成為家中代罪羔羊、背上家裡背叛者的名稱,也勇敢保護自己。
孩子們,你們沒有錯,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很震撼,看的時候呼吸很困難,每一步都很沉重,渾身壓抑著想哭的衝動。—彥彥

很謝謝家純策劃了這個展覽,承接許多不想被辜負的聲音。
家純很勇敢,挺身面對刻板印象,以此為開端也扛起了這個展覽的重量,真的很感謝也很欽佩你的勇氣。

我是台大法律系與台大法律所畢業,儘管我受了這麼多教育,但在人生中前幾次碰到性騷擾的案件時,一開始我還是畏縮的,過了幾次後才願意站出來說出自己的經歷,但許多人還是會檢討我,我的事件因為有提告,後來因為證據不足而收到不起訴處分前,水果的網路新聞就已刊登出一個與事實與當事人證詞完全不符合的網路文章,被加油添醋曲解成聳動的腥羶色案件,因為並沒有載於報紙或電視台,我無從向NCC檢舉,寫email詢問案號也沒有得到過回應,就只能看著其他批評我的人更覺得我是新聞中那樣應該被蕩婦羞辱的主角,真的覺得這個世界對受害者有太多莫名的落井下石,更多的傷口往往是犯罪者以外的人造成的。

我也贊同不該期望受害者勇敢,力量應該被用於要求加害者停止與道歉。
很感謝家純願意說出來、並邀請大家一起集結力量,希望這次展覽作為開頭,能夠讓更多人重新省思要如何處理這類案件。—Eglantine

我是一名高中教師,工作是輔導校內的身心障礙學生,展覽內容我沒有逐一看完,但我觀察到來信內容不乏有發生在學校的,事件關係人是老師、學生,還有特教生。事件發生通常包裝在權力不對等的情緒勒索,還有關係友好展現的謊言中。許多人在求學時期就受到傷害了,小學階段佔多數。看到這些故事真的很心碎,也很氣在學校中為什麼可以隱藏這麼多黑暗。

「預防」一直是教育所強調的,通常教導的預防是事發當下的拒絕和求教,但被情勢所逼、身形相對弱小的學生真的有辦法拒絕嗎?看到信件中寫實的描述,很顯然他們知道要拒絕,但當下沒有辦法做到。

願我、願教育界能把預防的焦點更多移到「避免加害者產生」,性別平等意識、適當的互動方式和身體自主權等價值觀,學生是需要討論與學習的。願我能有更高的敏感度,察覺學生言行背後的信念,討論動機以及造成這些想法的情境脈絡。因為那些隱微、無心的傷害和羞辱,都可能擊垮一個人,有些人就算再度撐起自己,過了十年、三十年後都是難以釋懷的。

面對已經受傷的學生,願我能成為堅實的後盾,盡我所能協助療癒傷口;而在教學時能有更嚴謹的內容和身教,照著每個人的生命經驗傳達、彼此討論合適的性別互動技巧和價值觀。

謝謝展覽籌備團隊讓這些議題可以讓大家有更多的關注和反思,願曾經受傷的人傷口能癒合;願有志的人能一起盡一份心讓社會變得更好。—Ping

我曾經是目擊者,也曾經是遭受者。

目擊朋友被偷拍裙底,憤怒地拉著朋友去教官室「報案」,朋友只要對方一封悔過書就結案。
夏天微微流汗又穿著白色制服,感覺到有男生故意跟在我後面不遠處。

我想過是不是我雞婆了,為什麼朋友看起來如此無關緊要,現在回想,至少可以盡可能避免萬一她回想起時受到的傷害。
而那年夏天,我不記得是不是自此之後,除了練球之外都不再穿短褲出門,無論季節。

其實在看展前我並沒有憶起這些,但是看著看著,它們逐漸浮上心頭。
我慶幸自己未曾覺得做錯什麼,但也心疼自己用如此方式迴避male gaze。

這個展覽再次提醒我,Time heals all wounds並不是萬用的句子。
有些事輕如鴻毛,但會一輩子懸在心上。—毛

想對每一位將自己人生故事寄放在38號樹洞的人說:「不是你們的錯~你們很棒,給你們每個人一個大大的擁抱。謝謝你們願意將自己的故事分享出來,讓我們大家了解,並學著同理,希望你們可以幸福,也希望這個世界可以越來越美好~」—湘婷

謝謝這個展的存在,願星星之火足以燎原,擁抱樹洞的各位辛苦了。
—Hazel.C

我是從事兒少家暴性侵的社工,我覺得很像在看我的個案轉介單。
地下室的白色,讓我看見這些受傷的人的療癒復原力。
謝謝提供故事的人,謝謝策展的人。

印象很深,有一個“加害者”的省思。
我相信沒有人想成為受害者,也沒有人想成為加害者。
但真的不小心造成別人的傷害,就是好好的傾聽與理解受傷者的立場,省思自己的行為,從中學習如何尊重他人。這個社會的每個人都需要學習。

同時,旁觀的我們,也要學習如何陪伴這些人走過復原的路。

這些樹洞有高有低,在觀賞的時候需要彎下腰、掂起腳尖,讓我同樣感受到樹洞裡每個受傷的人他們的不適感。

很感謝家純給了這樣的發聲管道,也許這樣的事沒辦法痊癒到完全沒有傷口,但也比害怕被指責而只能放在心裡好多了。

因為我從小順應家庭要求女性的教育成長,比較乖巧文靜,從小到大受到大大小小的性騷擾,很多時候都只能說服自己,阿,他們不是故意的、是我想太多了 他們只是在玩而已、只是想疼我而已 (也許也是害怕承認自己是受害者吧)。
但那樣的不舒服感依然存在在我心裡,讓我有段時間害怕靠近男生,卻又被他們說我是小題大作。

直至現在出了社會,我還是無形中會害怕被陌生人碰觸身體,就算真的非出自我的意願的碰觸,即便我很抗拒,我還是只能順應著社會給我的眼光⋯⋯微笑忍耐

一定會有人說可以告他什麼的,這種事⋯⋯我告了會有什麼下場呢 ?
我自己遍體鱗傷以外,那些人也受不到應有的報復吧,我何嘗沒告過,但苦無證據,最後不了了之,還會被冠上要小心她會告人性騷擾的罪名。
明明受傷的是我啊。

不過我想說的是,看完整個展我感受良多,走下階梯的時候也有種療癒的感覺,好像被妳好好撫慰了呢,也許下一次我能夠鼓起勇氣拒絕了吧?
至少下一次,我不會去害怕他們認為我不是他們心目中想的女性,因為很多思緒把信打的七零八落的,不知道能不能講述出我對妳的感謝,真的謝謝妳了,願世界多點溫柔和善良,願我們都能好好療傷、然後依然好好愛著這個世界。—71

謝謝家純和策展團隊,也謝謝這麼多人願意回想並寫下他們所經歷的,傷口再次被觸碰一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很欣賞你們願意再次面對的勇氣。

我是生理男性,會想要參觀展覽是因為有持續關注性別平等議題,我自認是一位對於社會上的不平等有一定程度的敏感度,這方面的新聞和議題也沒有少去閱讀、消化;我也自認在言行上都會注重各方感受,如果有可能傷害到他人都會趕緊自我檢討;甚至認為我自己是性別平等的倡議者,在職場、與朋友家人相處時若有性別刻板印象或歧視的出現,我通常都會點出來。

但在展覽過程中,看見不乏有許多家人、同學和朋友間的性騷事件,看過這些藏在親密、友好的關係中的恐怖故事,那隱藏在我心底的過往好像被點醒了— 我曾經也是加害者。

我和學生時期的男性好朋友C非常要好,上課、 吃飯和打球一起是必備的,我們之間搭肩擁抱也是習以為常的,因為C家比較遠,有時候讀書或練活動到較晚他會借住我家,當然也是睡同一張床、聊天到睡著。與C膩在一起久了,發現自己有點喜歡他,覺得他好可愛,好想照顧他、與他一直在一起,也很想與他有更進一步肢體的接觸。我一直認為C可能也喜歡我,就這樣我每天都很期待和他的相處。

不久後C跟我說他喜歡某女A。 我有點生氣,但只能心裡氣C把我們培養的情感棄之如敝屣。 在一次的他借住我家的晚上,C聊到他與A的相處大小事,我表面聽得津津有味,還幫忙擬定製造相處機會的策略,內心卻完全不是滋味。我內心非常矛盾,我好喜歡你我卻不敢開口,只能裝作自己是好哥們要幫助他來追求別人,醋罈子的我好難受。

半夜我起床上廁所後,回來時看到他的身體還有那隔著褲子微明顯的性器形狀,我心中想法一閃:「摸一下應該沒關係吧,他應該不會醒來吧?我應該要把握他還在我身邊的機會吧?」一開始我是拒絕這種想法的,頭腦中兩善惡兩方拉扯讓我無法入眠,最後,那「應該沒有關係」惡的想法在我心中蔓延開來。我悄悄伸手向他的身體,胸膛、腹部,猶豫一會,繼續往下觸碰,我小心地游移在那有點反應的性器上,看他沒有被驚醒,我便更加過分地觸碰,約五分鐘後他翻身了,我也嚇死了,深怕他發現我在猥褻他。
隔天早上他一如往常叫我起床,好像昨晚沒有發生過一樣,說真的我不知道他是否知道昨晚的事,那天早上罪惡感浸沒了我的思緒,我好氣自己那該死的佔有慾,我好氣自己沒辦法和他表明自己對他到情感。
我不敢跟他提起昨晚的事,我們也當作事情沒發生過,就這樣過了一年、三年、五年…
如今我們仍是偶爾見面的朋友,不變的是我們的友情和相處模式,變的是C身邊有穩定的女友,而我也經歷過幾段與別人感情。

我很抱歉當下我有這樣惡的念頭,以及我對你性騷擾的事實,我沒有勇氣當面跟你提這件事情,好像只能透過這樣匿名的方式向你來懺悔,我真的做了一件很不好的事情,過去年輕時沒有克制住衝動,現在的我知道這樣是錯的,若你有看到,請你原諒我。

38號樹洞的信件中,有許多原本友好的親情、友情互動,但加害者的佔有慾和性慾越了界,不尊重地對待他人,可能只是很短時間的觸碰但造成的傷害卻很深,是兩人關係的裂痕,或是令受害者輾轉難眠到的陰影,雖然隱微,卻刻骨銘心。

最後還是要再次感謝家純和策展團隊,透過這些故事我能更加同理被害者的傷痛,也提醒了我自己也曾是一位加害者,我是需要對自己造成的這件事負責的。

一進入展場的感覺是有點壓迫的,加上背景音樂急促地敲門聲,更有壓迫、緊張和暴力即將到來的感覺,展場一樓整體布置讓我有種在野外不是現實世界的感覺,好像踏入一個個他人的內心世界,每篇文章、每個洞都是一個難以被說出口的痛苦。

一樓整體看展下來是很疲憊和辛苦的,身體會有些不適,有些文章要透過那個洞看不太方便,有些是藏在草裡要把草撥開才看得清楚,有些是太高不然就是太低,不知道這些展場的布置設計是不是含有特殊意義。

地下一樓的部分讓人有種重生和放鬆的感覺,腳底下踩著的是軟軟的白沙,不像一樓是碎木塊地,鏡屋可以讓人有自己的空間,並且每個面都照著自己,好像在此能透視著自己的內心。

每篇文章的痛苦都不太一樣,卻又有相似之處,雖然我可能很難完全理解當事人的感受,但是我自己也是遇過三次實際上有被碰觸到的性騷擾,更別提平時生活中那些微小的騷擾(視線、當面或背後的評頭論足、氣息、若有似無難以判斷的惡意觸碰),事情發生的當下都是很壓迫很令人害怕的,因為不知道對方到底會對自己做什麼?有什麼意圖?並且自己能不能有效的反抗對方也很難說。

每每向他人提出自己的傷口總是需要擔心對方說出:「阿你怎麼沒報警」、「這還好吧」、「你應該要XXXXXXX」、「誰叫你XXXXXX」,我不太明白為何總是檢討被害人,並且要求被害人應該要主動去為自己伸張正義。

不是本來就是加害者的錯嗎?是他們本來就不應該這麼做不是嗎?不是每次受到傷害的當下都能有勇氣和冷靜理性的心去處理的,更多時候只想一個人躲起來不想再提起,甚至被害者大多數都會開始檢討自己覺得自己骯髒。

希望透過這次的展覽能讓更多人可以理解被害人的處境,多一點溫暖和包容少一點偏見和歧視,也讓被害者知道自己沒有錯,自己很乾淨很棒。

看展時我在想,為什麼到處放著蘆葦?
突然想起一節聖經經文 (馬太福音 Matthew 12:20)
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等他施行公理,叫公理得勝。
The crushed stem will not be broken by him; and the feebly burning light will he not put out, till he has made righteousness overcome all.
謝謝你們的勇氣,你們不是孤單的,但我們一起努力讓這些惡不再被隱藏,叫公理得勝。—立方

給38號樹洞的所有書寫者,你們好。
我是一位20歲的女生,我在這場展覽中參觀了快一個小時。
對大多數人來說,好像來了就一定要留下些什麼才走,才算有做些什麼,好像才對,基於這個膚淺的原因我來排了隊準備抒寫。

但在排隊的過程中我好好釐清思緒,一進展場一樓的小洞觀看過去的故事對每位書寫著者來說我想都很沈重,我光看快20份故事就快受不了了,何況是這些真實發生在你們身上嚴肅且沈痛的事實。

嗯,我想我或許也做不了什麼。但我只想說我看完此場展覽的感想及行動,我沒辦法完全瞭解你們每個人所經歷的每件事(畢竟我不是你們),但我會盡我所能的瞭解,但我不知道我可以表示什麼狀態,好像在此刻做什麼都不對、也不太知道如何處理、面對。

我只想說我回去會想要努力查一查性騷擾相關的法規,以及更多有關類似信息的資訊並整理,可以的話發在社群,我認為除了沈痛和憤怒之餘,好像該做些什麼去影響自己及身邊的人,或多或少帶出一些影響才對。

嗯,很謝謝你們願意分享,看了很多文字,心很糾結沈重,但謝謝你們願意說出來,也謝謝有鄭家純小姐及其團隊推動及籌備這次活動。讓更多願意關注的人能知道些什麼。 感覺沒有人能是局外人,只是有沒有遇到或是早晚問題(雖然這樣講心很痛),但希望社會大眾可以更關注及注重這些類似的消息,並能看看有什麼管道能幫上忙吧。 110.4.10 HCG

坦白說,來看展之前是很猶豫的,猶豫自己能不能承受得了,能不能不要想起那個「曾經」。
在經過工作人員進行防疫措施與細心提醒的觀展須知後,帶著一點恐懼真正的踏入了展場。

過程中必須有時踮著腳尖,有時半跪在地的趴看著樹洞裡的信件,旁邊人經過時踩踏的木屑、撥弄草叢、加上時不時傳來的急促敲門聲跟雷聲,都深刻的讓我感受到這些一個個需要被看見的故事要說出來是多麼的不容易,膽戰心驚的,每一個樹洞裡就像是一個個被埋葬在深山裡期待有人會發現的人,包含我自己。

網路上那些說他們「只是故事」的某些人,我真的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一年有一萬件性侵通報案數(這還只是有通報的,有更多是沒有機會通報的🥲),而被害人與加害人關係為旁系親屬案件增加最多,其次是同學、網友及直系親屬,誰都不希望這些是真實發生的事情,但很遺憾的:就是。

連續讀了幾封信,在沈重的感覺有點喘不過氣的時候,經過身旁的工作人員輕輕的提醒我可以到樓下緩一緩。 當我穿過黑色的樓梯間,伴隨著時間流逝的滴答聲,看著樓梯牆面的文字前行,踏上了軟軟的白砂,柔和的燈光從前方包裹著我,我望著巨大的人臉,被這樣的作品震攝了幾分鐘,轉過頭,場中的兩幅文字細看是用小花朵組成的,這一切瞬間打中了我,或者是說解救了我。

這裏有著一座鏡屋,進入屋裡能看到好多個自己,彷彿那句「把自己還給自己」在此刻充滿了這個空間,我感到安心。鏡屋外面有許多人靜靜的排隊等候,想進入鏡屋留下訊息(還可以電話留言,真的是很多方面的著想),我因為寫字慢,就掃瞄了線上留言的QRcode,到場外再寫下這封訊息。

想好好感謝家純,感謝妳的勇敢讓這些可以延續發生(發聲),真心感謝策劃出這個展覽的專業團隊,以及藝術家們的作品,對受害者的同理與溫柔,對觀看者的提醒與反思,在這空間裡面的每一處細節是真真切切可以感受到的,突然明白了為什麼沒有其他多餘的文字說明這個展場要如何進行,各種細節的含義是什麼。

實際的體驗比過去看的任何一個展覽都來的深刻而強大,而且還很美。
身邊有一些人邀了一起來看這個展覽,也有一些人開始願意談論這個議題(還有好多中南部的同學想來看可惜卻無法成行),這並不是個容易的事情,卻能如此好好的透過這個展覽策劃的方式被呈現出來,能有這麼多人願意主動來看展。

在這裏我能感到自己並不孤單,白砂上好多的腳印,每個往樹洞看上好久好久的人,都是最好的陪伴,而我也從這個展明白只有自己往前走才能獲得真正的療癒,我們可以選擇一起往前走,不再向恐懼低頭,也衷心期望不會再有下一個受害者。

一進門我向左走,第一封信雖然說的隱晦,但讀的出來是一件男對男的性暴力。
我不知道信的位置有沒有刻意安排,還是是照著收件順序展出,必須說,第一封信作為展覽的引導,讓生理男性的我心裡的壓力瞬間小了許多。

不知道平日人潮如何,在小週末的週五接近下班時間看展加上自由的動線,「排隊」看來不是一個能夠看完每一封信的好方法。

在有限的時間或是接收到雷同的訊息底下,好像沒什麼機會讀完所有故事,我沒有看完全部,就像是我們沒辦法接收到所有求救訊息,但那期待援手的呼救或沮喪的淡然都真真實實的在每個樹洞裡。

把時間花在排隊走進鏡屋裡,每個人在白沙上留下了足跡,那是一同面對的證明。
一旁被塑膠膜擋著的花,很難受,但那試圖衝破的模樣,很美。

在鏡屋我看著電話和信封,拿起了筆,

「我不知道原來站在鏡子前,拿起電話說聲謝謝這麼困難。
我不知道當我鼓起勇氣道謝,會迎來怎麼樣的反應?
是一個擁抱還是嘲笑,是唐突的不解還是戲謔。

鏡子像是每一雙看待自己的眼睛,反射出每個自己,儘管後頭的人我想都是能夠理解的,我依然莫名的替開口發聲感到羞恥和畏懼。
只能用筆寫下謝謝。世界,一切祝好。」

很無力,不是來自每一封信,儘管每件事都是特別的個案,神經在被高頻的刺激後還是感到有些麻痹,而想到網路上一句句無知的利刃,替自認最高智慧的生物們感到失望。

網路上常見捍衛自己名譽的說詞 「越想越不對勁。」 好像大部分的當下都是雙方同意,小事被之後其他緣故影響,才特別放大當下的心情 。
許多惡意總是在不知不覺中誕生,如果加害者沒有像受害者一樣越想越不對勁的話,在對方站上受害者位置時,當然對自己成為加害者這件事無法接受啊。

所以這句話說的真好,描述了許多騷擾是如何發生 「越想越不對勁」,包括我有時也在想過去和朋友的互動,甚至以往伴侶的相處上,似乎都仗著彼此的關係,就順理成章了很多可能造成對方困擾的舉動和言論,伴侶也會被性侵害嗎?朋友間也有性騷擾嗎? 如果你也有開始想的話,蠻多事情還真的是蠻不對勁的。
我會繼續想,繼續知道自己不對勁,時時提醒自己,減少不必要的冒犯發生。
—白告皓

有勇氣表達出來,真的需要越過心中那塊坎。
謝謝這次的活動,讓我知道這心中的秘密,並不是只埋在深處,害怕與人分享。
也許這些分享的秘密可以讓自己不在害怕這些過往。—Y

這個展覽,承載了許多生命的重量,讓受害者再次檢視傷痛,並寫出公諸於世,非常需要勇氣,因為每次的回憶都是內心的折磨,同時感謝每一位勇敢寫下故事的你們,我們都不孤單,請好好的愛自己,這不是我們的錯。

也很感謝鄭小姐的展覽,讓更多的傷痛被看見,被接住,受害者的聲音得以抒發。
展覽很有意義,但同時也很沉重,每個故事都讓人感到心痛。

希望大家看完這個展後,能夠更懂得尊重別人,並且擁有同理心的看待任何事情。
看完許多篇文章的我,只想給他們抱抱,真的很難過,願他們能早日活出自我,克服心中的恐懼!傷痕有一天會撫平的。
謝謝家純籌劃這個展覽,還有謝謝所有工作人員,推薦大家一定要來看!—宇恬

TO:F26
看到了妳的故事,我想和妳說,從今天起妳再也不是孤單一個人有我陪妳好嗎?

我能理解不被媽媽信任的感覺,我更能體會侵犯者和自己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的感覺,真的好無奈、無助和失望,每天都活在恐懼之下。

我們被貼上不孝、家庭破裂等等標籤,但有誰知道我們到底發生了什麼,真的好羨慕別人的家庭是溫暖的避風港,為何我們的家庭總是風風雨雨。

如果妳不介意,我們一起來撑傘來度過這些風雨好嗎?
在之後的日子有彼此陪伴,讓彼此的世界多一絲溫暖。—Maggie

這世界上真正的受害者比想像中還要多了好多,不管甚麼方式有太多人內心都留下無法抹去的傷痕,希望受害者們能夠早日得到應有的公平,也只希望她(他)們內心的傷痕能夠撫平。

好幾則訊息都沒能看完,不知道或是假裝不知道,真的不代表沒有任何人遭受到騷擾跟侵犯。

之前我也開始回想到目前的人生歷程裡,有沒有被騷擾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想了很久雖然在當時沒有特別當一回事,現在想起來還是會感到一陣噁心,被自己爸爸捏過屁股,國中時期同學拿著直笛在面前,對著空氣捅來捅去邊喊著自慰棒自慰棒,還會糾纏著問有沒有自慰過。

現在出社會了,同事間不時還是會開黃腔,拿同性戀同事的床事當話題,平常真的很難在他們面前開口阻止,騷擾真的無所不在,受害者並沒有錯,錯的是這個會幫加害者找各種理由合理化的社會。

不論身在何處,總是有這些噁心、偽善、假親切騙你的人類。
儘管我沒有展覽上的文字撰寫者們的創傷,但這些陰影只要遇到類似情境,我總會想起,想到眼前的好人也許不是你看到的那麼好,所以我總是帶著防備心與人相處。
不要再檢討被害者!有問題的是加害者的心態!—蘋果

觀展前其實內心是存疑的,想著受害者的這些資訊能做什麼呢?
觀展後找到了答案,其實也不確定是不是正確答案,很多人願意公開自己的傷口,即便在那些他們口中「事不關己」的大人、親友、陌生人眼裡只不過是一次無心的傷害,但我都懂,那不是,不是一句「那沒什麼,不要放在心上」可以帶過。

我在經歷過一些事以後,也曾想著自己做錯了什麼,到如今我仍不覺得自己有錯,錯的是用惡意、用「你要檢點」來看待你的目光,如果世界制度是如此,是對人要防備、是保護好自己免得受害、是別讓人有機會欺負你,那是不是就成為了受害者的錯呢?

受害者會感覺到自身有罪,難道不是這個社會這些目光造成的嗎?「啊⋯⋯我讓自己(差點)受害了。」
但明明錯的是那些傷害你的人,沒有任何人可以傷害你,難道就只因為你太好了、太善良了,就該被欺負嗎?
希望所有願意揭露傷疤的策展人和受害者,都能被更好的對待。—Heller

謝謝你們辦這個展覽,我是朋友想逛而意外進來的,卻被療癒了一些。
這世上的黑暗太多,沒有人錯誤卻被迫承受。
希望受傷的靈魂都得以治癒,往後的人生都能被溫柔以待。—艾莉

是個很沉重的展覽,看了三分之一就感到窒息,但也是藉由這次展覽了解到有多少人受過傷害後也依然努力的生活下去。

幼稚園時被爸爸的朋友性侵的記憶到現在仍然清晰,記得自己穿著什麼樣的衣服,記得事情發生的地點在哪,雖然提起時心裡沒什麼感覺,但遇到同樣遭遇的人形容自己受害經過時仍然會感到焦慮。

儘管受過傷害,也會帶著傷疤繼續前進,我知道了我不孤單,還有身邊人願意陪我走過這段煎熬的路。

那些無法直接攤開的秘密, 只能透過把自己的身體壓低、墊起腳尖或瞇起眼睛才能窺視。
好幾次因為樹洞間的故事的字句鼻頭酸酸的。
抬頭緩緩情緒的時候,不經意看見因為一同觀展的人手中的導覽牌,而反射出的小小光芒在展場間流動,好像也提醒著我們都有力量去照亮別人脆弱的時刻。

最後走到鏡屋前,還是沒能提起勇氣寫下那些曾經的騷擾跟超級難笑的玩笑。
太多太多人的經歷比這些更沉重,也不想一而再三的提起。

讀服裝設計的我,在大四的時候選擇用這些議題做為自己的畢展主題。即使只是簡單的帶過自己的故事,但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在評審、老師們面前的我,整個人赤裸裸的在發抖,聲音也不由自主的哽咽。
真的好難想像那些經歷更糟的人,需要提起多大的勇氣去正式這些過去。

然後事與願違,最後不夠厲害的我還是沒能讓作品帶著我的理念讓更多人看見。
曾經在夢醒時分冒出創建樹洞的念頭,很開心這件事被更有能力的人實現了,謝謝。
從來就不是你的錯,這些事情本來就不應該發生。 致 38號樹洞。

當初和朋友討論鄭家純小姐對於性騷擾事件的反應,我們說:「她的回應已經做到最好了!」
但看到這樣的展覽,原來我們說錯了,她還能做得更多、竟還能做得更好呢。
謝謝妳和幫忙策展的所有人、以及願意分享的參與者們。—豆

很謝謝你們的展覽,讓更多人知道,原來性騷擾以及性侵害其實充斥著我們生活周遭。—Ada

謝謝ili辦了這個展覽,在展覽裡我看了好多好多沈重的故事,
謝謝這個展覽讓這些傷口得以安放,讓我知道不是一個人,
我希望世界上不再有下個樹洞了。—17

臨時起意來這個展覽的,
在看進樹洞的時候,無數次感受到受害者有多麼絕望、又是如何為了站出來,鉅細靡遺的寫下令自己痛苦的回憶。
幾乎全部受害者都不斷在信中寫下”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 ,
但我們都知道他們什麼錯都沒有。
我是社工系的學生,我願未來能夠盡全力,幫助讓所有已經受到傷害的人們脫離這個深淵,真的感謝家純以及寫信的人們能夠站出來。—Josiane

我承認以往並不看重這件事,與個性和習慣的生活方式有關。
18歲碰到的時候,朋友只對我說了,你怎麼這麼笨?
對阿,我怎麼這麼笨,但又能怎樣呢?
讓我往後看到別人發生事情時,認為別人好像也應該要默認,但這是不公平的,我也思考自己是不是有的時候,會因為環境或教育而不由自主地檢討被害者 ──

18歲的自己還沒發生過性行為,什麼都不懂,當時認為同志是很自卑渺小的,所以我沒有詢問過他人、無從得知別人的經驗,事情發生後,只能說學到了,還能做什麼呢?
當下我其實很冷靜,回到家後卻不由自主的大哭,在那個晚上發現自己可能承受不了,不得已的狀況下才和朋友出櫃,朋友問我為什麼不會保護自己?
我的回答是,已經盡可能做到保護自己,但事情就是發生了,當下我的心裡只有不斷想著
『這個身體不是我的。』

10幾年過去了,很長一段時間都認為這個身體不是我的,直到現在都還覺得這個身體離我好遠, 習慣搭建城牆,把真實的自己往內放,發現還不夠安全,就再往內放,放到自己都看不太清楚自己了。

感到安全後,卻發現外層的自己好冷漠,這幾年開始學會愛自己,和找回已經很模糊的自己。還是會沒安全感,我把步調放慢,一邊和自己對話一邊往裡面走,我相信看得越來越清楚的時候會感到難過,但我已經準備好面對他了。

謝謝展覽在這個時間點出現,讓我可以把自己的事在攤出來咀嚼一遍,模擬自己為故事的當事者,或當事者的朋友,會用什麼樣的表情面向自己或別人。

展覽的氛圍和音樂,讓人不得不直視自己的痛處,血淋淋的看清楚自己的冷漠,但我願做個有溫度的人,希望大家都能夠愛惜自己,珍惜周遭的人。

因為這個展覽才知道原來性騷擾時時發生在這社會的陰影處,真的好想拍拍每一位當事者,辛苦了,因為你們的勇敢讓這社會進步的齒輪開始轉動,謝謝你們也謝謝家純。

當時從家純的ig上得知信箱的展覽徵件,但我始終沒有勇氣說出。
甚至在看38號樹洞時,到後面已經覺得心悸甚至流眼淚,沒辦法真的完整看完每封信的內容。
謝謝每個樹洞願意讓我、讓大眾隔著距離去窺探那些腐敗及痛苦,一度覺得自己其實沒有很孤單,因為有那麼多相同的感受相伴。—瑜

我是在+0的instagram上看到徵件訊息的。但猶豫了半天,我還是沒有把記憶組織成語言的勇氣。
我對自己的怯懦很生氣,但我告訴自己我今天一定得進去看看,我想看看別人發生什麼事,我想知道他們怎麼面對、怎麼消化、怎麼繼續活下去。

草堆、石子地和背景聲響還有全場集體的沈重感讓人很壓迫,我覺得和在諮商室裡努力想要表達訴說,卻一個字也擠不出來的感覺很相似。

這一個下午我沒有如釋重負也沒有得到解答。但我第一次理解到,原來有很多人在當下是無措害怕的,為了維持秩序、為了能換取愛、為了給驚慌的自己一個合理的解釋,所以選擇相信不對的要求和情況。第一次我開始有點相信這是正常的反應,不是我太蠢、不是我太笨。

一樓的樹洞我沒有全部看完,一方面是因為梯子少,太高的樹洞我搆不到;一方面是沒用的我到後半段又開始無法理解所閱讀的文字了。

我覺得這些故事裡,性別其實不是重點。外貌也不是。不是因為我是男是女、長得嬌小或健壯就能斷定我會不會被傷害。在惡意面前,再謹慎的小心翼翼、再滴水不漏的避嫌都沒有意義。

比起一樓的樹洞,我在下一層看著兩片長布條站得更久。老實說我不確定白沙的設計概念,但站在白沙上,讓我恍惚間有一種我們這種人也有機會放下枷鎖的錯覺。
好像只要我可以再努力一下,這個我就還有機會翻過這一頁重新來過。就算只是幾分鐘的錯覺也好,那幾分鐘讓我覺得我今天沒有白走一趟。

這八年我很討厭我的愚蠢,比起恨那個人,我更恨當時的我以為配合是應該的義務,我為什麼一整年都不逃跑?我為什麼要留下來?最一開始,我有明確的、清楚的告訴他我不要嗎?我掙扎的力氣真的有用盡全力嗎?我有清楚的表達疼痛嗎?我這種人,真的還有資格好好生活好好被愛嗎?

我今天沒有得到解答,我也還是沒有回到現場面對的勇氣。以前我都說,劫後餘生的這幾年就像從地獄走回人間,這條路又黑又長,長到看不見盡頭也看不見光,它狹窄的無法呼吸,又空曠的令人害怕,一路上濕濕冷冷的,還得一步一步踩著滿地的玻璃渣。
我好想有一台時光機能回到過去改變歷史,但我所擁有的時光機只有三百六十五天全年無休的噩夢,讓我在還陽的路上畫地自限作繭自縛。

然而今天讓我感覺到原來還陽的路上有很多人,我們不是孤立無援的。只要還活著就會有希望。

另外我想說,我覺得這次的策展單位完美的值得五顆星。 下樓梯之後給了我一個沈澱情緒的空間。雖然我哭到口罩全濕,想提筆留下故事還哭得寫不好字,但是僅僅是站在那裡,就好像是一種收操。
強力的、枯竭的、壓迫的直面殘酷以後,好好的做個結尾。
你們讓粗暴的、殘忍的現實有了一個溫柔的敘事方式。

看了好多跟「老師」有關的故事,想起五年級時那個讓我好不舒服的男導師,很愛講髒話跟黃色笑話,百無禁忌的姿態很受班上男生歡迎,而我竟然也只因為他跟我同姓而主動親近他。
我已經不確定坐在他大腿上讓他親摟著腰、撫摸大腿的人,到底是我的女生同學,還是根本就是我自己。
我想那應該是我自己,因為想起這件事時我有說不上來的憤怒,混雜著對當時那個毫無疑惑,甚至還可能是自願的自己的各種指責,當然還有對他的恨意。
老師的存在很強大,萬一有傷害也會無比強烈,願世界上不再有不適任的狼師。—S

謝謝阿純願意就自身經驗站出來發聲。
好像在成長過程中,有過幾次被性騷擾的經驗是人生旅途的標配,事發後總陷入「是不是太敏感、若是我說出來別人會怎麼看我」的無意義迴圈。
覺得將事情說出比把記憶封存來得更需要勇氣,一直以為自己已經走出高中時被老師性騷擾的回憶,但今天看展時才發現,當年被性騷擾的小女孩只是被我關在漆黑的房間裡,雖然現在還做不到將小女孩釋放出來,但算是先把房間的燈給打開來了。
不該拿別人的過錯在餘生來懲罰自己,那不是我的錯 ,我們都很棒!
謝謝阿純也謝謝每個願意揭露傷口的妳,我們都值得被世界溫柔以待。

感謝有這個展覽,能讓我知道社會上還是有很多人關心這些性騷擾、對性的侵犯的事情…
不求大家能用被害者的角度感受這些事情,但只希望大家不要再檢討被害者、更希望這些事情不要再發生在你我身上….

我想感謝家純,以及所有協助展覽進行的工作人員們。
謝謝你們讓這些來自各個角落的聲音被聽見,也謝謝你們細心地保護並切審慎地對待這些聲音。
一直以來自己有在關注這方面的議題和事件,這次能夠到場參加你們的講座並且凝視一個個故事,對我而言是相當有意義的一件事。
因為不再只是像以往只透過網路了解別人的觀點和經歷去參與一個議題,而是親自到現場,親自參與了一個可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友善的里程碑。
我也曾經遭遇熟人性騷擾,儘管到現在我已經可以和平地和這樣的過去相處,但事發時的憤怒感以及噁心感,曾經也伴隨了我好一段時間。
這些故事我到現在仍舊沒辦法輕易說出口,因為實在太熟悉這個世界是怎麼嚴厲地對待受害者。

最後,我特別想謝謝願意寄信分享經歷的人們,謝謝你們的勇敢。
你們的一字一句就像光芒,照進了隱晦的角落,讓我們距離理想的世界,又更近了一些。
—貓貓熊

家純你好,我是投稿者之一。
看見這麼多的性侵/性騷故事 心中滿是複雜的情感,看見自己的信,心中又有更多無法言喻的情緒,不過在社群媒體上看見自己的信被分享出來後,也看見別人對於我的經歷所做的回應,才真正的感受到文字的力量。
謝謝你舉辦這次的展覽,讓大家的故事能被看見,也讓我有了一個可以說出口的機會。 希望在這個展覽後,社會大眾對於性騷/性侵事件能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謝謝你

中間一度想哭,眼淚在眼框打轉。其實還蠻多封信提到林奕含的,關於他的書我也有看,詳細內容早已在事隔多年的今天忘了,但我一直記得看完之後那股沈重的感覺。
看完家純的展覽之後,我跟朋友走出展廳,一時之間沒有人說話。 滿滿的沈重,只希望寫下那些的人可以知道,其實遭遇這些真的不是你們的錯,是這個社會的錯。
拜託你們一定要好好活著,拜託。

我是Rayray,是一位業餘攝影裸模。
今天意外在 #38號樹洞 的講座中,得到了非常多的收穫跟啟發,我非常感謝家純花了這麼多時間金錢跟心力,去舉辦這個展覽,它在各個層面都意義重大,而且它讓我相信,所有受傷的靈魂或許都有安放的處所,臺灣或許會變得更好、更自由也更溫柔。
謝謝家純小姐 謝謝同行的紅茶 還有謝謝演講者 胡淑雯女士與房慧真女士 真的是很美好的下午
—Rayray

在鏡屋裡寫字的時候,只有自己和無數個鏡中的自己陪伴著自己,令我感到非常的安心而且感受到力量,能夠短暫的在那個空間中停留,卻已得到無比的幸福,感謝你以及寫下故事的所有人,以及願意關注這些樹洞,並用溫柔眼光看待的人們。—喬治

“所有的事經歷、穿過你的身體,就算日後痊癒了,也勢必會留下一點什麼。”
就跟我最近在看的影集《識骨尋蹤》一樣,女主角可以從每一個死者的屍骨看透他們的一生,10歲的時候滑滑板骨折、長期端盤子的磨損,外表看不出來的、似乎早已復原的,早就都跟以前不一樣了。

在今天之前我沒發現那件事的確、真實的改變了我很多。

我沒有參與這次的投書活動,一是在今天的展覽前我覺得這件事對我並沒有造成很大的影響——我以為我已經痊癒了;二是我並沒有很把這件事當成一個秘密,我曾跟身邊許多的人分享這段經歷。

很久很久以後我覺得我做得很好,我的勇敢結束了關於他的惡夢,也保護了我的妹妹,遺憾的只是我沒有像個瘋婆一樣大打他幾個巴掌或者把他告上法院。

直到我今天站在一個一個洞前面凝視別人的故事,
我才知道我根本沒好透。
我才發現原來我討厭身體觸碰、討厭與異性相處、害怕親密關係都是因為他。
根本沒好。
好不起來。
只是一個短暫被騷擾的經驗,
他會覺得愧疚?還是會變態的覺得自豪?
我不敢想。

當然我對性別這樣的議題很重視也不單單只是因為這樣,從小到大的經歷、價值觀的衝突⋯⋯,種種揉合成了現在的我。
當然,我對我現在頭腦裡的思想很滿意,或許沒有這些事就不會讓我思考這麼多,那我也就會很笨。(當然沒那麼沈重沒那麼痛的活著從另一角度來看也算是好事)

在這樣的議題裡一直困惑著要如何當一個既保持敏感又理性的人,很高興在今天能找到一點答案。
現今的社會、深植人們腦袋裡的文化是過去的時間慢慢演化蔓延而來的,改變從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總要相信時間。—J

謝謝家純的勇敢,讓更多人有勇氣說出自己的故事,讓受害者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這些秘密,讓人覺得不孤單,原來不止有我發生。平常不敢說出口的秘密,願意說出來,可能是找個窗口傾訴、尋求幫助、和自己和解。
發生事情的當下真的無法搜集證據,曾經事後想錄音,根本錄不到什麼,我也不敢再回放確認,反感的聲音不想再次聽見,怪自己怎麼這麼脆弱無法釋懷。

發生事情後,身旁的人能給的只有[傾聽、 陪伴 ],她們也很無奈,不知該如何協助,能讓自己走出來的,只有自己了。
股票我們會設 [停損點],那人生的一些決定是不是也可以套用?我很討厭看醫生,已經過了兩年多也夠久了,靠自己的力量無法解決情緒,我就設個停損點,再次陷入憂鬱的情緒就去看醫生,尋求幫助。為了不看醫生,漸漸跟自己和解,不再責怪自己當初怎麼沒有反擊,釋懷復仇反抗的扼腕。

而我在思考,如何減少下一個案件的發生,想怎麼預防憾事,蒐證真的很難,難道要成天帶著錄音筆神經兮兮的?還是大家去練跆拳道,來一個變態我摔一個?(可是我一點也不想觸碰到變態啊),我算幸運沒有到太多的肢體,遇到的三個露鳥俠也沒有攻擊性,噁心的老男人同事也滾出生活圈,之後我該怎麼預防,發生事情前到底能做些什麼來避免。

「 38號樹洞 」這個展覽為社會的集體共識,創造一個開端,時間長,社會氛圍起來,我們是不是就不會這麼痛了,無知的人減少二次傷害,帶給下一代更正確的自我保護意識,受傷的人再次堅強起來。 [ 38號樹洞 ] 給予大家勇氣發聲, 希望憾事不再發生。 —張雞蛋

想對所有受害者們說辛苦了,不管怎樣這都不是你們的錯,還是可以好好對待自己、好好愛自己。但願有一天這世界不會再有下一個受害者,但願這世界的加害者都能受到他們應有的懲罰。
雖然看展過程很沉重與心痛到一直很想哭,但能夠有這麼一個管道讓那些無法輕易說出口卻都傷痕累累的真實故事被聽見看見,明白我們都不孤單,很感謝!

策展製作團隊:謬園 absurd.garden
文字裝置作品:今晚我是手
花藝裝置作品:FlowerReader 林哲瑋。CIAO!Flower Design 巧偶花藝 ‧ 設計
影像裝置作品:Hsiang Tsai
展場主視覺設計:陳威伸 wscgraphic
音樂設計:張又升、林育德、李世揚
燈光設計:彭久芳、曹芯慈
影像攝影:Ricor
網頁製作:Tin Chen、+N Design

Go to Top